查看原文
其他

每周一星 | 金一虹: 贴近中国大地的女性学探索者

南师新媒体团 南京师范大学 2022-06-05


在南师大的校园里,有这样一位老师。她年过七旬,齐耳短发,两鬓几缕霜白,目光炯炯,微笑中透露着聪慧、从容和淡定。她行走乡间,走村串户,田野调查访谈,喜欢和农民姐妹交朋友。她关注女性,笔耕不辍,解读性别关系,是性别社会学界的著名专家。她时刻传播性别平等理念,不吝奉献自己的光和热。她就是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金一虹教授



决心走向田野寻找中国妇女研究的最好途径

1968年,金一虹老师上山下乡,在海南生产建设兵团割橡胶、做宣传报道,1977年考取海南琼台师范学院化学专业。1980年又考入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从事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因为对社会问题有着特殊的敏感和关切,她又从自然科学转到人文科学,经历了第一次跨域转折。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上引发了诸如“妇女回家”等许多妇女问题的争论,当时并不懂得女性主义理论的她,从妇女问题着手,开启了有关妇女和性别研究的科研生涯。


初起,金一虹老师习惯性地抽象思考一些男女平等的理论问题,也发表了不少论著。然而,她越来越发现,没有扎根坚实的土壤,仅靠理论阐释和演绎的研究,能经得起推敲吗?“我对农村真实的生活、对农村妇女的生存状态了解多少?我忽然觉得心虚,感到惭愧。”金老师说,“从那以后,我决心走向田野。”她的研究方向也由一般的女性研究进入到农村妇女研究,聚焦于转型社会农村性别关系的变迁。


上世纪末,有国外学者称,中国农村妇女研究的权威在国外,国内相关研究不符学术规范,不值一提。这让一大批国内女性学者立志开拓本土化研究的新路径。“中国有着极为深厚的历史和现实土壤,丰富多样的变迁经验,我们之所以拿不出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差距不仅仅在理论和学术规范,我们的不足还在于根扎得不深”,金一虹老师认为,“中国农村妇女在社会变迁中的命运、农村变迁中的性别关系不仅是变迁的结果,而且影响着现代化进程。一个研究中国农村的学者如果不能从中观和微观层面回答中国农村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不能清楚地描述出不同性别群体生存的状态和变化的脉络,是有负于身处的时代和学者的职责的”。从此,她决心俯下身来,贴近大地,去观察、体会、思考,不遗余力地去寻找未来向何处去的最好途径。


多年的田野调查使金一虹老师获得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其中的艰辛不言而喻。她深知社会科学研究有时并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和政策效益。从一项项研究到最后影响决策,要经过很多环节,她不过是其中的一环。但她坚信每一个环节对农村的变革都不可或缺。她时时提醒自己,“反映民情是肩上的责任”,只要有利于表达农村妇女的利益诉求,就要始终如一。
致力于田野调查形成“本土”研究特色

1982年,费孝通先生第三次到江村调查,金一虹老师因懂吴语参加了费老的江村调查团队,并有幸聆听费老教导。一个多月的调查让这位社会学的“门外汉”感受到社会学的独特魅力和费老学问的博大精深。


参加江村田野调查的同伴当年多是社会学领域的青年才俊,而半路入行的金一虹老师年近50还是新手,这是一个艰难的开端。金一虹老师也曾踌躇动摇:一个出身非专业的何以在此领域立足?“支撑我的动力,还是深厚的社会生活,还有对这生活观察思考带来的感悟。”她说,“12年的基层生活积累使我对中国社会的现实深入了解,形成一生不改的底层关怀取向。”在社会学众多领域与方向中,她也找到了为之奉献终身的钟情事业。


“95世妇会”对金一虹老师的影响很大,那时她知道了什么叫女性主义运动的多样性,知道了参与和赋权妇女的意义。金一虹老师回忆道,“性别与妇女进入了我的视界,不是看客,不是路人,而是让为实现性别平等和性别公正目标的行动成为自己的生命的一部分。”“她们经历了乡村工业化,成为最先洗脚上田的‘乡镇企业工人’;在经营体制转轨的‘去集体化’时期,她们在企业做工时期积累的经验又成为家庭创业的资本;而在城市化浪潮下,当一些地区出现‘去工业化’趋势,小企业纷纷倒闭之时,妇女又以独有的韧性支撑起飘摇中的家庭经济……”金老师一直关注着这些鲜活的变化,一直关心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妇女及其家庭的命运,关心她们如何改变旧有的性别关系和利益秩序,以建构更好的未来。她的科研成果的一大特色是“本土知识的吸收和本土理论概念的创造”。她说:“我对农村和农村妇女研究情有独钟。激励我的是不断地发现新研究视野,发现以往被遮蔽的并非个案的结构性问题,发现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群体生命中美丽的一面。”




长年累月的田野调查与学术思考,金一虹老师收获了丰硕的成果。她先后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项目10多项,出版专著5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新华文摘》《社会学研究》等权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先后获得获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多篇学术论文被翻译在英、日、韩文刊物发表。《父权的式微——江南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性别研究》更是被学界称为“第一本从社会性别视角审思现代化进程下,苏南农村父权制衰微中复杂独特的性别关系变化的著作”(《社会学研究》2005.第3期);被列入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并入选随园文库的新著:《中国新农村性别结构变迁研究:流动的父权》,被有评论称赞为“本土父权制理论的新突破”(《中国妇女报》,2016.9.27)。


痴心学术的金一虹老师从不将学问研究局限于书斋与课堂,多年来她不遗余力地推进学科建设和妇女研究组织建设。“社会变革和研究是密切联系的,参与了社会变革的活动,才会让理论研究更有生命力,对理论的研究也会让我对社会变革的活动有更多的思考,这是相辅相成的。”


内心充满阳光时刻传播性别平等理念

金一虹老师从事高校教学工作十数载,开设公共政策、社会学等多门本科生、研究生专业课程。她对教书育人抱有极大的热情,力求站在学科前沿,在教学方法方面努力求新,她的课深受学生、同行的好评,成为金女院乃至南师大的品牌课程。此外她还主持了南师大精品课程项目: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主持了全国第一个开设的女性教育专业研究生的课程设计,并在全校开设博雅课程。


从进入南师的第一年开始,金一虹老师就开设社会性别的课程,一学期一次,数量频繁。她说,“开大课虽然是一件很累人的事,但我就是觉得参加过‘95世妇会’的人,理应有一份传播性别平等理念的责任。”“今天青年学子的性别观念,将影响未来社会的性别意识和社会主流。他们应该接受性别平等和公平正义理念的洗礼,这是文明社会公民应该有的素养。”


她努力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到北京、广州、深圳等各地培训参会的机会,亲自带领学生和青年教师,在上海、江苏、山东等地9个外资企业实地调查,带领多名学生参与国家计生委委托中央党校妇女中心、世界银行委托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的项目。由她指导的“萤火之光—关爱青春期女童项目”2010年正式开启,在她的影响下,八年来先后有200余名女性专家学者及女大学生志愿者实地开展了近百场流动留守女童青春期辅导及家庭教育咨询活动,共有四千多名流动、留守女童受益,新华日报、中国教育新闻网等主流媒体累计报道180余次,社会反响热烈。2016年,该项目获得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大赛银奖。


做一位老师最幸福的,就是看着同学们成长,你能够参与到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都喜欢请教于她。金老师谈道,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面对的是阳光的事业,内心也应该是充满阳光的,不吝啬于把自己的热、自己的光,奉献给自己的学生和社会中的人。”



金一虹老师俯下身来寻找学问真谛,兢兢业业传授万千学子,真真切切传播人间正道,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贴近中国大地,推动社会进步,正如她所言,“我始终相信,我们拥有改变的力量!

 

往期回顾


2018毕业歌会 | 从南师起飞,愿你飞向梦想!

父亲节特辑 | 若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

梦在南师,不负芳华!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招生宣传片青春版邀你共赴金秋之约!

每周一星 | 赵传文:用心去教学,用心去科研


“每周一星”系列之十七  

供稿单位:金陵女子学院党委 


编辑:姜云

文案:孙永建 潘文娇 王霞 郭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